各位瓜友,收一收掉到地上的下巴,其實沒那么夸張啦。表面看印度人口很多,13億多人,市場很大,但是印度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,制造業大國,你能生產的東西,印度人也能生產出來,當然有時候印度人為了追求性價比,把質量做得很爛,讓外貿產品在印度沒有市場,所以印度客戶國際采購不是拿國外產品去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,而是拿國外產品去PK自己國內的產品,加入到殘酷的市場競爭里,沒PK過,產品也許就爛在自己手里了。
因此雖然印度汽車品牌比中國發家要早,但是發展卻比中國落后很多。大街上的汽車,總讓人聯想到上個世紀的中國。
汽車是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一大領域。福田汽車、上汽集團已在印度建生產基地,全面進軍發展前景廣闊的印度市場。長城、珠海銀隆也正準備進軍印度市場。
印度汽車產業增速位列全球位,是繼中國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和巴西之后世界生產制造國。同時,印度是全球很大兩輪車生產國、商用車生產國和亞洲乘用車生產國,擁有六十多年汽車工業發展史。據博思咨詢公司預計,印度汽車市場即將呈爆炸式增長,25年后市場規模將超過美國。到2020年代中期,印度將超越美國成為汽車制造中心,此后再過10年,汽車銷售將超過美國市場。
對于我們中國汽配企業來說
印度汽車市場這個香餑餑不能不要
說了這么多,來點實際的
既然想拓展印度市場,首先肯定是要搞定印度客戶呀,小天這里為您準備了三大錦囊妙計,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征服(TAO LU)印度客戶呦。
如上文所述,印度客戶對價格特別敏感,因為要和國內產品PK,你報太高的價格,反倒被他瘋狂砍價,你不讓價,他感覺你的產品性價比不行,PK不過印度國內商品的性價比,買你的貨會爛在他的手里。那么你讓價呢,他感覺你不誠信,或者要故意抬高價,你抬我,那別怪我瘋狂砍你,他會把你砍價砍得懷疑人生。
所以說,印度客戶大多數沒有購買太高價格的購買能力,你報太高的價格,就是被一頓頓砍價,被砍得不知所措,這不是自己坑自己嘛。
正是印度人的印度英語難懂和時間觀念差,他才會失去一部分供應商的信息和支持,也就是你的產品參加PK的輪次降低了,這是好事,至于英語難懂,雇傭個翻譯,或者隨身帶著本和筆,那文字溝通也好。至于時間觀念,這也不是上下班正點打卡,法國人、意大利人約會也經常遲到,這其實是自我減壓的過程,因為平日像定時器一樣的忙碌,現在可以緩和下來了。

印度客戶是來采購你的產品,不是來陪你聊中國市場,他只在乎你的產品性價比能否在印度有銷路,不要爛在自己手里,中國市場行情,他并不關心,所以,你介紹這些中國市場行情,沒有意義,只能是自己煩自己。談談印度市場和印度客戶反倒不如和印度客戶聊聊印度板球,反倒能拉進距離。